心有堅持 終成所愿 ——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傳片創作訪談
心有堅持 終成所愿
——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傳片創作訪談
2022年4月26日,是第2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同一天,國家知識產權局全網發布最新官方宣傳片,引起眾多網友“刷屏級”點贊。
接下來,我們有請跨界傳媒總經理、本片總導演張小寧和執行導演蘇風閣來講一講這部影片背后的故事。
小編:這部影片整體構思是怎樣的?
張小寧:以往我們看到的國家部委或者政府單位的宣傳片,大多有一個宏大主題和宏大的敘事。一般會選擇主觀視角,并且大量采用公共畫面、官方權威數據、政策性話語進行單向的灌輸,做生硬的展示,有點像視頻化的政策解讀和成就展示,說直白一點就是個電視版的政策白皮書。這種傳統表達方式,能體現足夠的威嚴性和嚴謹的專業態度。但是,從大眾傳播的角度來講,缺乏吸引力和穿透力,缺乏共情,很難引起受眾的共鳴。所以,這一次我們就是要突破傳統,顛覆過去大家對政府形象宣傳的認知,盡可能從受眾的角度考慮,進行創意和表現。
小編:跨界團隊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麻煩或者困難?
張小寧:受制于好多因素,最關鍵的就是需要一個合理的創作周期。一般情況下,制作一部常規宣傳片,從創意到成片至少要30天到45天,而當下疫情防控這么嚴密,其實還應該多打出一些余量。但客戶給出的時間要求是多少呢?20天!更要命的是,還要求必須有顛覆性的創新!在跨界歷史上,這種“急難險重”的活兒,即便不是唯一也是唯二。在我記憶當中,04年接受的某國家領導人訪美同時在美播放的宣傳片制作任務時,大概也是這么個制作周期。那次我們最終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還被國家表揚了。這一回,跨界還能復制當年的榮耀或者干脆說我們還能運氣那么好嗎?說實話當時心里還是很忐忑的。
小編:現在結果已經看到了,跨界可以說再次復制了當年的成功,那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尤其是如何處理好政府類宣傳片中對政策的把握與普通受眾的欣賞習慣這兩者的關系,因為這個平衡拿捏不好,客戶也好,大眾也好都不會買賬的。
張小寧:沒錯。既然是一部政府部門的宣傳片,在內容方面其實是沒有太多發揮空間的,必定是一個命題作文,肯定要戴著鐐銬跳舞。但是你的套路是可以變的。在創作的時候,有一個可以選擇的突破口,也是跨界傳媒近年來一直嘗試做的:那就是能不能從普通老百姓的視角來表現國家層面的宏大主題,以小見大呢?難度很大,尤其是知識產權這方面的話題。但是我們還是決定嘗試一下。于是就確定了本片“小切口”的敘事策略。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的客戶完全同意這個創意點,并表示調動能夠調動的所有資源全力支持我們達成目標。
就整體調性而言,傳統風格強調科技感、厚重性,給人堅硬和俯視的感覺;本片則需要把身段放柔軟一些,整體節奏放輕松一些,要有溫度,有煙火氣。你是在講一個溫情脈脈的故事,而不是用大道理去嚇唬人。就呈現方式而言,本片確定采取實景拍攝+二維動形式,這需要我們在拍攝以前就要明確其各自承擔的任務和銜接點。就是由實拍部分主要承擔故事和情節的展開、推動,由二維動畫承載權威數據和政策關鍵詞。二者不是簡單的1+1的概念,而是在故事情節上的完美融合。
蘇風閣:因為短時間內做這么高要求的片子,我們需要整體考慮其可行性。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能不能把故事編好、講清,盡可能完美演繹出來,這是一個挑戰。在我們討論的時候這也是一個需要拿捏好的平衡度。比如,本來我們最初的設想是安排十幾個場景,6-7個人物,后來根據情況削減為3-4個人物。
張小寧:在實際拍攝和制作過程中,我們深感這個取舍顯得非常關鍵。原來我們設計了一場“餅店小老板創業”的戲 ,很接地氣也很生動,但最后一刻被砍掉了。沒辦法,時間不站在我們這邊,還是抓主要矛盾吧。
小編:能具體說說重要節點的把控是怎么保證的嗎?
蘇風閣:3月29日接到任務,然后創意團隊十幾個人,這里頭也有我們的外協,一起開頭腦風暴會,并連夜拿出故事大綱。隨即根據匯總各領導的意見,結合制作周期和時長等具體要求,形成腳本,將原來的十幾個場景,調整為8個場景,再次提報獲得了國知局各位領導的肯定,并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經過兩輪修改,僅用4天時間,確定了最終腳本。
腳本確定后,我們立刻建組,確定制片人選、演員人選和拍攝場地選擇。用一天的時間,從50多位演員中確定了最終的4個人選。
與此同時,我們開始進行道具采購和制作??缃鐝?/span>公司領導到財務出納幾乎是全體參與。接下來,由總導演掛帥,各主創人員參與,進行分鏡頭腳本的創作,從場景設置、切換,到運鏡路線設計,再到二維動畫的設計,我們用一天的時間打磨出包括涵蓋所有細節的分鏡腳本。
4月5號前,根據拍攝計劃,劇組各部門及演員全部到位,前期工作就基本完成,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節省了很多時間。 也為接下來的三天緊張拍攝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9號,我們對拍攝素材進行了快速整理和篩選。后期剪輯、特效包裝、二維動畫三個組同時跟進。在4月13號,三個組都初步完成預定任務。17號,經過連日奮戰,完成了將實拍、特效包裝、二維動畫、背景音樂全部合成,做成樣片。19號提交客戶。影片在國知局的提報會上,獲得初步認可和稱贊。在對個別細節進行修改后,于25號正式審定通過,26號上線發布,好評如潮。
提問:總導演給我們說說這部片子到底好在哪?
張小寧:任何片子都有靈魂,這就是影片的主題。影片在最開始的創意時,就沒有設定那種高冷的口號式的主題,最后我在導演闡述中關于影片主題寫下的是這樣一句話:“你所做的,就是我想要的”。別整那些假大空、不食人間煙火的口號,咱說點人話好不?其實這句話直接點明知識產權人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為了滿足咱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嘛。
確定了這個基本點,我們就找到了本片的三個視角。包括知識產權創造者、知識產權受益者和第三方的視角。三個視角相互切換有時甚至合體表現。改變過去單向灌輸的簡單做法,也一改過去受眾對政府部門宣傳的刻板印象。
還有就是敘事結構,本片主要采用平行敘事結構,從一家三口的共同場景展開,分別表現其各自的經歷,然后再回歸共同場景。每個場景都承載了知識產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線索比較清晰。
張曉寧:大家知道,電視片制作是一個工業化生產的過程。因為時間緊迫,本片無法采用常規工序進行制作,而只能采用非常規操作方式。這在我的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是不常見的。即使對場景內容進行了縮減,但是時間依然捉襟見肘,很多前后承接的工作需要同時進行;很多實拍場景因為疫情管控嚴格,需要我們動用很多政策資源和多年積累的人脈才能搞定,這些都考驗了跨界的應急處置能力。
蘇風閣:為控制時間進度,我們必須要保證人機預先到位。我記得,當天我們在拍攝女主商場購物這場戲,當我們的制片人員還在跟場地領導溝通和交涉的時候,我們的30多個人的攝制組在商場門外已經待命多時。在拍攝本片的整個過程中,這是經常出現的情況。
小編:給我們講一講本片制作過程中有哪些幕后趣事?
張小寧:好的。比如在演員選擇上,我們下了很大功夫。我們在小演員的選擇上,并沒有選擇年齡較大,領悟和表演能力最好的那個,而是選擇了現在的這位只有6歲的小朋友。因為他的眼睛很有特點,清澈,神氣,怎么說呢?就像是眼睛里裝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嘆號,給人以希望,有種昭示未來的感覺。還有我們的老教授演員,也是很厲害的,其本人就是個大學教授,懂三國語言,其整體氣質就非常符合我們的要求。
音樂方面,我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以往政府宣傳片配樂多選擇大樂隊雄渾有力,節奏厚重的曲風。而這次我們特意邀請了電影學院影視作曲專業的一位95后碩士吳老師來為本片作曲配樂。他不到5天功夫就拿出了一個令我非常滿意的原創作品,溫暖、明快的旋律令人耳目一新。試配過程中,我又貪婪地希望在“一帶一路”那場戲中加入有鮮明異域風格的音色,吳老師就又熬一個通宵,加入了手鼓、卡農琴和Dvojacka笛這些非洲和西亞的傳統樂器。審片會上,客戶領導對這段音樂大加贊賞。結尾30秒的無合奏小提琴獨奏《歌唱祖國》也很給力。同樣是95后的薛老師用一把1720年制作的意大利“文物級”小提琴,在本片結尾送上一個大大的彩蛋。